星期四, 3月 07, 2013

(電影)力挽狂瀾-假的劇碼,真的血淚


力挽狂瀾簡直是為米基洛克量身打造的劇作。男主角米基洛克是退休職業拳手。這讓他與其他武術科班出身的演員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受過武術職業訓練的演員不外乎出於泰拳,跆拳,空手道,柔術,中國國術…。各種武術都會提升軀體的抗擊能力,但是以職業比賽的角度來看,上述武術的抗擊程度與拳擊相較,都只怕是略遜一籌。呼~米基洛克的職業拳擊身涯不是連恩尼遜那種業餘拳擊手所能相比擬的!


米基老了,要求他打出快拳,太不現實。但是要他詮釋職業摔角這種軀幹高度衝撞,消耗筋骨的職業,卻是再適合不過囉!


選角如此精準,也確實演得精湛。被奧斯卡提名,當之無塊。但是這電影烙在我腦海裡的,不是製片的細緻,而是這電影所探討的人生百態。


80年代的老摔角手,為了餬口飯吃,用藥物用激素支撐體能,在摔角比賽中表演濺血的戲碼。終於在心臟不堪負荷之下走了一趟鬼門關。想把人生回個頭,重新修補親情,一時之間卻又轉換不過來,糜爛的性情與人生態度又讓乍現的親情流逝。悲悽的老先生抱著殘破的身子硬是站上舞台,以真切的絕望,殉道的姿態表演了最後一場假戲。因為生理與心理上的心碎都是真的,於是假戲真做了…


這樣的劇情讓我聯想起HBO的紀錄片Beyond The Mat。力挽狂瀾的藍迪設定著現實中大蛇羅伯的髮型,除此之外還有吸毒,親子絕裂,性放縱…就連年代都十分相近。讓人不禁發想,力挽狂瀾是否是應著Beyond The Mat而撰寫的。


摔角這表演,不用學也看得出來是假的。美式的風格是皮粗肉厚,等打,所以假。日式的風格是華麗的套招,也真不到哪裡去。但是在 MMA 鐵籠格鬥上軌道之前,80年代,90年代,武術的公開賽也只有各門派的國際比賽與美日兩大市場的職業摔角可供武術發燒友看個過癮。

各門派的武術比賽,因為是來真的,所以不得不設下許多規則限制,不然難保不出人命!於是極真會空手道不打頭,沒有肘擊,更遑論以小搏大的固定技與變化萬千的地板動作。至於漸漸變成腳摸頭的跆拳道,那更是不用說哩。而柔道比賽,也是個不護頭頸,搶著讓對手肩線觸地的遊戲。這些令武術與實戰戰技產生距離的規則,讓沒學過武術的大多數人,難以在內行門道之中讀出那些拳拳腳腳的熱血。


再看看現在的 UFC與 MMA。場場見紅。招招都意在癱掉對手的攻防能力。也時常以 KO結束比賽,而且常見的 KO都是由裁判認定一方被打到喪失意識之後才介入終止。這樣的血氣確實不輸職業摔角,但是職業摔角卻不用害怕他們分食自己的市場基礎。


各家各門各流派的國際公開賽與 WWE這種表演事業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這份差異讓職業摔角永遠有其市場,不滅的市場。


職業技擊,薪水是獎金。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職業摔角,獎金是薪水,相較之下這條路的收入穩定多了。於是乎職業摔角的世界中,每位選手都須要玩角色扮演,而且要忠於自己的腳色設定,吸引特定族群。一個聯盟由各式各樣的角色,支撐起市場光譜,維繫著各種心裡需求的觀眾中於自家的表演。


在鎂光燈下,若是少了追求心技體顛峰的求道旗幟,那麼揍人與挨揍這檔事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賣肉秀。我相信這是當年 WWF巨星們轉換跑道的最大動力。巨石強森與同期的Triple H都是跨界或是完全轉進好萊塢的例子。





(女人,靠屁股的可悲。男人,靠拳頭的何嘗不是如此......)


在職業摔角選手中賣相好的,人氣旺的,還年輕的,還有轉進好萊塢的籌碼。但是其他的摔角手呢?這是個殘酷的問題,一個現實的問題。再退一步看,能擠進當年的 WWW、WWF 與現在的 WWE 已經算是幸運兒,這些人起碼還擁有世界級的舞台,薪水豐厚,可以好好存份養老本。但是對於摔角表演的底層世界,這些賣肉郎能選擇的職涯路又有哪些呢?

現今的摔角世界與羅馬競技場的角鬥士並無不同。羅馬帝國以搏擊表演分散帝國人民的注意力,免得不懂裝懂的愚民成天議論帝國朝政。競技場的娛樂,縮減了有心政客煽動民心的空間。現代的職業摔角,不再是公權力對集體意識的操作,卻是觀眾們自我麻痺的嗎啡酊。觀眾在設計對白中投設自己,看見自己認同的摔角手在擂台上下摔來摔去,催眠自己,好去逃避生命中該努力該認真的議題。享受電視上的一場熱血,好過面對現實的挫敗感。


電影中藍迪滿足了摔角台下觀眾們的逃避心理。但是入戲太深的他,就像是Beyond The Mat之中的大蛇羅伯,以這份職業逃避了自己的現實生活。喪了親情的,就以放縱的性與毒品填補那些心靈空洞。


力挽狂瀾,這電影拍出了三流職業摔角手的悲哀。當然,也不是每個選手都像藍迪這樣迷失自我。但是腦袋再怎麼清楚的,下了班顧好家庭的,也都是以筋骨的累積傷害換得收入。就連講究假套招真工夫的日本職業摔角,都偶而傳出意外。2009年一等一的摔角巨星,三澤光晴便死在擂台上。細緻華麗的日本職業摔角聖殿尚且如此!又鋪鐵絲籬笆,又拿鋁梯的美國二線摔角擂台,其職業傷害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韓式摔角,蒙古摔角,羅馬式摔角,柔道,柔術,相撲都是在自家規範之下玩真的。職業摔角也是真的......他們在那做假的表演事業之中,在台上流真的血,在台下流真的淚。這還能說他們不真嗎......



(在角落中看著糊口的家當......落寞呀!)


常見社會運動呼籲保育,呼籲反娼。高聲吶喊沒市場就沒供應。我在想,職業摔角這種作假的武術,看的人學不到東西,打的人傷人傷己,而且傷的都是自己下了台之後稱兄道弟的同事。這不建康的事業,不過是在餵養人的空虛罷了。



(愁容。唱著何日君再來......)



愛看職業摔角的觀眾呀!好好工作,吃飽睡足了再找間道館吧!沒市場就沒供應呀!假的劇碼,真的血淚。武道,在於求真奉道。武術,武技,也沒有哪一個層次該當被如此扭曲。該停的,就停了吧!

然而不管多少人和我想的一樣,職業摔角依舊有市場,永遠有市場。人心的空虛呀!那份虛無,是千古的毒藥。有市場就有供應......這血這淚,這扭曲的路途似乎無止無盡,沒人能看見它終止的那一天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