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23, 2013

A片女神深喉嚨-女權運動的一小節,終於有了平和的句點

10月25日 激情真相

1972年,小成本的色情電影 “深喉嚨”曾經極紅一時,成為女權運動的里程碑。其荒唐不羈的激情, 在社運的解釋之下, 被視作女性自覺的性自主宣言,宣示著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作為獨立個體主張性自主 ,亦如男性 。然而這樣的解釋真得解放了女性嗎?脫離了男性沙文的壓制,卻沉入慾海。不再是男性的縱慾工具,不再是縱慾的客體或是媒介,卻轉變成縱慾的主體, 這就是真自由?

社會運動向來是個以嘗試錯誤,碰撞現有體制與意識,而緩慢成長的實踐過程,女權運動亦然。“深喉嚨”是女權運動的里程碑,是40年前,女權運動的某個篇章的起點。琳達.羅芙蕾絲(Linda Lovelace) 的“深喉嚨”為此當年的女性自覺破題了,但是她這篇章卻始終少了歸結,少了一個句號。 

當我由新聞讀及阿曼達.賽佛瑞(Amanda Seyfried) 接拍此片時的心理爭戰,心中已燃起了對此片的興趣。阿曼達身為好萊塢一線女星,接拍的作品向來不俗。特映結束時,在片尾的弦樂重奏中,我為她的選片,也為製片選角讚嘆。“ A片女神深喉嚨”不是部賣弄腥羶的色情片,卻是一部探討家庭倫理的溫馨劇作。倒敘手法解開了當年螢光幕背後的陰暗,試圖還原了琳達的身心歷程,揭露當年社運美化“深喉嚨”時,社會所看不到的真相。為“深喉嚨”開啟的議論,還原了當年忽略的驚嘆與疑問,更為這些議論落下了平和的句點。在女權的運動表象中,托升了人權的核心價值。

“ A片女神深喉嚨” 把藝名Linda Lovelace 的 Linda Boreman 從頭說起。以原生家庭影響了琳達的傳奇人生剖開來,讓女權的歸於女權,色情的歸於色情。

from TIME, Linda Lovelace and husband Chuck Traynor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da_Lovelace

若是把社會比喻為一個各式高分子聚合而成的混合物,那麼家族,家庭就如同分子,原子好比做個人。由此框架討論女權時就不得不思索,兩性社會中的化學變化中,男性所扮演的角色。 面對“深喉嚨”,當時的視角多傾向於女性性自主的覺醒,強調女性也享有縱慾的權力。大多以反抗男性威權的角度解釋這部色情片。“ A片女神深喉嚨”以琳達生前的自傳為腳本,抽絲剝繭還原了這部色情片其實本出於對父權社會的盲從與屈服,而非其後的反抗與真正的自覺。


若是時空能重疊,當年的女權社運人士又會如何面對自己的盲點呢? “A片女神深喉嚨”在還原這段過往時,含蓄得批判了當年的社運狂熱。 



早已傾斜的危樓終於崩下了第一塊磚瓦......

琳達的沉淪在於遇人不淑,然而遇人不淑本身就是一種外部歸因。根究不識人而受人擺佈的原因,在於沒有自知,所以無從自適自信,以至於心理成熟的進程落後與生理成熟。選錯了良人。然而沒有自信沒能建立自知,卻又起因於家庭教育這個無從選擇的外部因素。琳達其篤信天主教的母親,以自己動手著色的父權形象包裝了丈夫的威權,做為工具掩飾自己逃避過往,而且長年活在罪惡感中的扭曲。把不做個人判斷,放棄選擇,對丈夫唯命是從,作為迴避自我責任的手段,以逆來順受,作為面對自我時的卸責藉口。 以為放棄選擇就無須面對選擇權力所伴隨的責任。

人生果真是無權所以無責?在威權之下的,不分男女,選擇消融自我時,往往不知棄權本身也是個重大的選擇。無奈當外部社會環境確實存在著兩性,或是無關性別的權力失衡時,棄權而在淫威之下妥協,也是人性常情。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結構隨著舊大陸的重建,新大陸的崛起,也產生了兩性分工合作的結構劇變。女性走出家庭投入社會的直接生產,趨勢愈演愈烈。經濟實權的逐步提升提供了女權運動的一片沃土。

琳達的母親以舊時代的糾結灌輸琳達過時的人生觀。形塑了琳達前面三十年的人生。在那個意識陳舊,行為解放的女權運動初期,因緣際會得成了脫星,也使“深喉嚨”,在那個快速轉變的時空背景中歪打正著得成了女權運動的里程碑。

若是這碑上有碑文,恐怕琳達洗盡鉛華後所寫出的自傳,改寫了“深喉嚨”當初席捲社會議題時的歌謳與批判。同時也說明了,這塊碑,不是在紀念進步,而是在警誡世人曾經的迷途。  

對於當年“深喉嚨”掀起的議論,不論是對女性性自主的歌謳,還是衛道者對縱慾的批判,今日這部“A片女神深喉嚨”以人性輕易受外在世界影響的卑微與超脫外在影響的覺醒與自我決斷,提出了第三種視角。聚焦於人的可塑性,說明了當一個人自知自信,而後自重自愛,也就找回了自我,由內在找回了自由。這部電影不是在迴避道德判斷,而是解析所謂的不道德可能出於什麼原因。這讓當年的正反評價都成了當代社會的瘡疤,成了當年的過度解釋。

還原被美化的女神形象,超越道德批判,扯開反動與神化。讓女權運動在探索與迷失的過程中的驚嘆號與問號,赤裸裸得橫陳與觀眾面前。電影以琳達找回自我之後的重生,為她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平和的句號,也為女權運動中未收尾的篇章,做出歸結。

如今兩性在社會經濟的生產活動中日趨均勢的趨勢,已不再如在戰後的女權社會運動激烈碰撞般,女權主張也漸漸轉化為人權主張。女性維權的出發點,不再因為她們是女性,而是回歸到女性也是人的事實本質,走向女性本該擁有與男性對等權力,同時肩負對等責任的正道。

電影的中文標題對於保守的衛道者或許會有些驚悚。但是這部傳記體例的電影,即不是“深喉嚨”那般的色情片,其傳遞的價值思考也不是玩弄肉慾的A片所能相提並論的。

推薦為人父母者,攜手進電影院,靜心觀賞,感受,思考,家庭的意義與世代之間所傳遞的價值思考,有什麼是須要與時並進的,又有什麼是時代更迭也不受影響的。

人生,守護靈魂的始終是自知自信之後那份真惜生命的自重自愛。以教條逃避苦楚的鴕鳥心態,永遠都給不了答案。

“A片女神深喉嚨” 是一部有深度的好電影。希望它的票房長紅,為廣大觀眾群帶來深刻的思考,為逝者紀念,為來者開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