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08, 2013

白日夢冒險王-人生何求?逐夢踏實!


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人生困苦之際,走進虛妄荒誕中,人心有了解脫,這是人性的軟弱。
在奮力而為,不論成敗的揮灑中,心靈得到昇華,這又是人性的光輝。
對著歷史為之駐足的,總是敢為了白日夢去冒險的人呀!

班史提勒(Ben Stiller) 飾演男主角華特米堤,是位老牌雜誌社的老員工。年少喪父的現實無奈,讓米堤很早就進入社會為家裡扛生計,熱愛滑板的男孩為了媽媽與妹妹,壓抑了火熱內心,而發展出了自己的異想世界,時常出神,在幻想世界之中,滿足對於理想自我的追求。

雜誌社轉型,要結束紙本刊物轉入線上發行,在最後一刊的封面照底片去向成迷的壓力下,米堤為了理想,為了自己部門唯一的下屬,為了十數年來不懈的工作態度,循著蛛絲馬跡踏上了旅途,尋覓西恩潘(Sean Penn)飾演的首席攝影師,去問個明白,去找底片,也意外得找到了自我。

米堤在一路上的驚奇遭遇中,彌平了過去留下的缺憾,在現實中滿足了心靈。 
電影陳述了如此平實的生命價值,陳述自我實現。而這簡單的道理卻以飽滿的編導演,不簡單的技法讓觀眾來不及回神就一起捲進了螢幕。家庭、愛情、職場……素材豐富,相信對於人近中年的觀眾,格外可以激發層面多元的共鳴、感動。

夢想再綺麗也只是夢想,抱持著再大的能耐,擁有再驚人的潛能,若是不試著施展出來,也只是埋沒了上天賜與的財富。
這是個不待任何人多說的陳腔濫調,然而會是陳腔濫調,就代表著其對立面的人生問題,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當焦點從浪費能力轉移開,就著膽怯轉為堅強的心理機轉時,這陳腔濫調就有了新的生命了!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米堤的困境是對辦公室愛情的挫折,是對工作的堅持受到了挑戰,為了捍衛工作,而邁出腳步,在旅途中受潛意識裡對心儀對像,雪麗(克莉絲汀薇格 (Kristen Wiig主演)) ,的鼓舞而突破自我。
然而弔詭的是,這裡傳達出來的價值還不僅只於勇於追尋夢想,而是強調了一開始就要有夢,早在能力發育之前,就先須要有夢想在前方引領。有了各式大大小小不同的夢,就有了各式不同的堅持,不同的夢想,不同的堅持,為彼此鼓舞,在現實中交織,圓夢。


試想,米堤若是位打混摸魚的米蟲員工,他會在乎底片嗎?
若他自私自利,只渴望他人愛自己,卻不懂得付出的真諦,他又何來的力量不顧一切得追尋,並且懂得為了愛可以放下一切,連同心愛的人也一樣,需要在對方的幸福中放下對方。

困境,往往在於求不得。而困境激發夢想,夢想引領靈命成長。
所以人生有求,是件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是所求何事呀!
“白日夢冒險王”的後勁襲捲上來時,我檢視了我的夢,再再得意識到何謂逐夢踏實呀!

人生是段驚奇的歷險,而所有的冒險皆起於夢想。無論老小,大家都去看看這場電影,快樂得盤點自己的白日夢吧!


this is real life!!!


美麗的主題曲,讓人細細品味,韻味十足!

星期二, 11月 12, 2013

風起-吹起了數十年來的宮崎駿

宮崎的動畫動人心弦寓意隱晦。

受詛咒的紅豬,架駛戰機化身騎士濟弱扶傾,滿懷的騎士浪漫,既是武士,也是戰爭世界的隱士。

天空之城,描繪了偉大文明的遺族,以與生俱來的純潔心靈釋放了可以做為毀世武器的神祕力量。

風之谷,沒人是絕對的壞人,在世界被毀滅武器汙染破壞之後,與世隔絕的山谷中,卻出現了一位看懂了怪獸,理解了森林,以命賭上和平而重生的異邦人。

霍爾的移動城堡,霍爾的反戰來自內心的善良與浪漫,魔力卻來自出於善良而拯救了的星辰。在終戰後回歸了平淡,在不再被魔法挾制的世界裡與萌發的愛情,攜手重建。

神隱少女,千與千尋,在似靈似幻的世界,被抹除了個人意識的核心符號,卻與河神一起找回了自己。

魔法公主,阿西達卡為了救人而揹負詛咒,在尋找救贖得過程,經歷了人與神的互動,人的仇恨扭曲與弑神和新生。

隱晦的如上,直接的還有螢火蟲之墓。

我在風起中,看見了宮崎老爺爺為日本向著世界說出了些什麼。或許,我終於懂了他老人家要說什麼了!許多事,平平白白的說出來,會讓人反感受不了,花上個幾十年娓娓道來,才可能可以讓人接受呀!

二戰末期,日本的頑抗不降,不僅出於對天皇的效忠,也來自於求生的本能。何說是求生而不投降呢?因為降而不死不是大和民族的歷史記憶呀!
(未完待續)

星期三, 10月 23, 2013

A片女神深喉嚨-女權運動的一小節,終於有了平和的句點

10月25日 激情真相

1972年,小成本的色情電影 “深喉嚨”曾經極紅一時,成為女權運動的里程碑。其荒唐不羈的激情, 在社運的解釋之下, 被視作女性自覺的性自主宣言,宣示著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作為獨立個體主張性自主 ,亦如男性 。然而這樣的解釋真得解放了女性嗎?脫離了男性沙文的壓制,卻沉入慾海。不再是男性的縱慾工具,不再是縱慾的客體或是媒介,卻轉變成縱慾的主體, 這就是真自由?

社會運動向來是個以嘗試錯誤,碰撞現有體制與意識,而緩慢成長的實踐過程,女權運動亦然。“深喉嚨”是女權運動的里程碑,是40年前,女權運動的某個篇章的起點。琳達.羅芙蕾絲(Linda Lovelace) 的“深喉嚨”為此當年的女性自覺破題了,但是她這篇章卻始終少了歸結,少了一個句號。 

當我由新聞讀及阿曼達.賽佛瑞(Amanda Seyfried) 接拍此片時的心理爭戰,心中已燃起了對此片的興趣。阿曼達身為好萊塢一線女星,接拍的作品向來不俗。特映結束時,在片尾的弦樂重奏中,我為她的選片,也為製片選角讚嘆。“ A片女神深喉嚨”不是部賣弄腥羶的色情片,卻是一部探討家庭倫理的溫馨劇作。倒敘手法解開了當年螢光幕背後的陰暗,試圖還原了琳達的身心歷程,揭露當年社運美化“深喉嚨”時,社會所看不到的真相。為“深喉嚨”開啟的議論,還原了當年忽略的驚嘆與疑問,更為這些議論落下了平和的句點。在女權的運動表象中,托升了人權的核心價值。

“ A片女神深喉嚨” 把藝名Linda Lovelace 的 Linda Boreman 從頭說起。以原生家庭影響了琳達的傳奇人生剖開來,讓女權的歸於女權,色情的歸於色情。

from TIME, Linda Lovelace and husband Chuck Traynor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da_Lovelace

若是把社會比喻為一個各式高分子聚合而成的混合物,那麼家族,家庭就如同分子,原子好比做個人。由此框架討論女權時就不得不思索,兩性社會中的化學變化中,男性所扮演的角色。 面對“深喉嚨”,當時的視角多傾向於女性性自主的覺醒,強調女性也享有縱慾的權力。大多以反抗男性威權的角度解釋這部色情片。“ A片女神深喉嚨”以琳達生前的自傳為腳本,抽絲剝繭還原了這部色情片其實本出於對父權社會的盲從與屈服,而非其後的反抗與真正的自覺。


若是時空能重疊,當年的女權社運人士又會如何面對自己的盲點呢? “A片女神深喉嚨”在還原這段過往時,含蓄得批判了當年的社運狂熱。 



早已傾斜的危樓終於崩下了第一塊磚瓦......

琳達的沉淪在於遇人不淑,然而遇人不淑本身就是一種外部歸因。根究不識人而受人擺佈的原因,在於沒有自知,所以無從自適自信,以至於心理成熟的進程落後與生理成熟。選錯了良人。然而沒有自信沒能建立自知,卻又起因於家庭教育這個無從選擇的外部因素。琳達其篤信天主教的母親,以自己動手著色的父權形象包裝了丈夫的威權,做為工具掩飾自己逃避過往,而且長年活在罪惡感中的扭曲。把不做個人判斷,放棄選擇,對丈夫唯命是從,作為迴避自我責任的手段,以逆來順受,作為面對自我時的卸責藉口。 以為放棄選擇就無須面對選擇權力所伴隨的責任。

人生果真是無權所以無責?在威權之下的,不分男女,選擇消融自我時,往往不知棄權本身也是個重大的選擇。無奈當外部社會環境確實存在著兩性,或是無關性別的權力失衡時,棄權而在淫威之下妥協,也是人性常情。 

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社會結構隨著舊大陸的重建,新大陸的崛起,也產生了兩性分工合作的結構劇變。女性走出家庭投入社會的直接生產,趨勢愈演愈烈。經濟實權的逐步提升提供了女權運動的一片沃土。

琳達的母親以舊時代的糾結灌輸琳達過時的人生觀。形塑了琳達前面三十年的人生。在那個意識陳舊,行為解放的女權運動初期,因緣際會得成了脫星,也使“深喉嚨”,在那個快速轉變的時空背景中歪打正著得成了女權運動的里程碑。

若是這碑上有碑文,恐怕琳達洗盡鉛華後所寫出的自傳,改寫了“深喉嚨”當初席捲社會議題時的歌謳與批判。同時也說明了,這塊碑,不是在紀念進步,而是在警誡世人曾經的迷途。  

對於當年“深喉嚨”掀起的議論,不論是對女性性自主的歌謳,還是衛道者對縱慾的批判,今日這部“A片女神深喉嚨”以人性輕易受外在世界影響的卑微與超脫外在影響的覺醒與自我決斷,提出了第三種視角。聚焦於人的可塑性,說明了當一個人自知自信,而後自重自愛,也就找回了自我,由內在找回了自由。這部電影不是在迴避道德判斷,而是解析所謂的不道德可能出於什麼原因。這讓當年的正反評價都成了當代社會的瘡疤,成了當年的過度解釋。

還原被美化的女神形象,超越道德批判,扯開反動與神化。讓女權運動在探索與迷失的過程中的驚嘆號與問號,赤裸裸得橫陳與觀眾面前。電影以琳達找回自我之後的重生,為她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平和的句號,也為女權運動中未收尾的篇章,做出歸結。

如今兩性在社會經濟的生產活動中日趨均勢的趨勢,已不再如在戰後的女權社會運動激烈碰撞般,女權主張也漸漸轉化為人權主張。女性維權的出發點,不再因為她們是女性,而是回歸到女性也是人的事實本質,走向女性本該擁有與男性對等權力,同時肩負對等責任的正道。

電影的中文標題對於保守的衛道者或許會有些驚悚。但是這部傳記體例的電影,即不是“深喉嚨”那般的色情片,其傳遞的價值思考也不是玩弄肉慾的A片所能相提並論的。

推薦為人父母者,攜手進電影院,靜心觀賞,感受,思考,家庭的意義與世代之間所傳遞的價值思考,有什麼是須要與時並進的,又有什麼是時代更迭也不受影響的。

人生,守護靈魂的始終是自知自信之後那份真惜生命的自重自愛。以教條逃避苦楚的鴕鳥心態,永遠都給不了答案。

“A片女神深喉嚨” 是一部有深度的好電影。希望它的票房長紅,為廣大觀眾群帶來深刻的思考,為逝者紀念,為來者開路。




星期日, 10月 13, 2013

愛在戰火迷亂時 現實就是無配樂的第一人稱獨白(電影分享)




特映後的那晚,想動手把心得生出來,卻遲遲找不出自己的視野。

特映後的每個晚上,我都知道要寫篇心得,但是這真是一部我寫不下去的電影呀!電影中血腥的不是畫面,而是運鏡時避開血肉,卻引領觀眾看見鏡頭之外的殘酷。

好幾天之中,遲遲沒把這文章打出來。感覺有口氣悶著,想吐息卻又不知自己把它悶哪了!

當莎翁的讀者知道了茱麗葉年僅14歲,讀者如何看待這殉情的早戀呢?部分阿美族部落視14歲為成年的界線,這又會太早嗎?還是剛好呀? 

愛在戰火迷亂時故事主人翁12歲被迫槍殺雙親,加入革命軍,做為鈳鉭礦的奴工與軍隊的巫師。面對外在戰火掙扎求生,內在又飽受雙親的亡靈缚累。

逃離革命軍,戀愛,結婚,再被革命軍抓回去,被嶄殺自己丈夫的軍頭性侵,做為洩慾用的禁臠。
懷孕了,手刃自己腹中孩子的爹,再次脫逃。
被父母的亡靈糾纏,逃離亡夫的家人,獨自產子,回到出生的村落,埋葬雙親……
1214歲之間經歷了已開發社會中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曾經歷的苦難。
電影,以做為禁臠而產子後,以送終與迎接充滿情感矛盾的新生命,結束了未盡的故事。



這樣的劇情,我要從何處切入呢?

寫電影中諷刺的宗教?
論述宗教與信仰之間的落差,人的原罪?
寫電影中使用的符號,把紅澄澄的棕梠油視作先進國家對非洲大陸的壓榨,把電影中的白雞、白子、白色亡靈串在一起,述說天下本是一家?
還是要把西非歷史考察一遍,寫非洲內戰的遠因與近因?
寫人心人性的受造?
以發展心理學,寫一個幼童如何在發育期承受心理打擊與濫用植物鹼生成幻覺,以解離自我,以分裂自我逃避苦處?……….

無論我怎麼嘗試,總覺得這些都是隔靴搔癢。

這一切只是一部電影嗎?
劇本把數不盡的悲苦聚焦在年幼的單一個體上,確實是讓觀眾在感性上難以承受,但是這些虛構的劇情,卻不只是虛構,而是散落在世界各內戰國家的現實人生。

剛果、賴比瑞亞、索馬利亞、烏干達、斯里蘭卡、葉門、巴基斯坦……我想那種怎麼寫都不對勁的無力感,就是來自於心中清楚,這些恐怖的悲哀,無淚的泣述,過去,現在,乃至於未來都必然存在。

曾讀過世界展望會對於非洲娃娃兵的報導文章,現在又浮現在腦海中了。軍頭以革命解放為名,割據農鄉勢力,守住礦產區賺取喪天良的稀有礦財,壯大後也不排除進擊政府,做取而代之的盤算。

革命軍習慣劈砍新佔領區每一戶的男主人,再逼迫其他家人把橫死的丈夫、父親、兒子,剁開來以大鍋煮了……以恐懼控制人心!會有愛在戰火迷亂時也是因為先有這些讓人髮指的戰禍呀!

思緒盤在電影裡的苦難在現實世界中,不間斷的發生著,於是在數日後,沉澱出來了下筆的位置。

從電影製播團隊如何從現實中取材孕化,下手撰文。

故事原型本源於緬甸。
在金奴葉改編與導演之下,將故事線移轉到相對較為西方世界所熟習並關注的剛果共和國。

金導,讓整部作品,以一個小女孩的無數悲苦堆疊而出。讓觀眾倒吸的每一口氣。使觀眾還來不及吐息,卻又來一陣驚嘆與愕婉,一疊又一疊,在肺裡堆出了一股陰霾,久久吐不出來。

這部電影於去年二月,震攝了第六十二屆柏林影展。
素人演員瑞秋.瑪瓦贊 Rachel Mwanza 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導演金奴葉 Kim Nguyen)自述,自己至今四部電影創作之中,最能忠實自己所求的洗練作品。

金導生長於加拿大魁北克。
越南父親與法裔加拿大母親組成的多元文化家庭,孕生出金導深刻而不具姿態的人文關懷。
金導為此片準備了十年的功夫。他走入剛果街頭攝影,捕捉每一個他看見的文化細節,試著從孩子的眼眸中觀察剛果。

十年磨一劍,完成了充滿人道關懷、同時控訴暴力的超現實劇作,以第一人稱倒述,緊湊的節奏,施展了專屬於他自己的金氏魔法,以如夢似幻般的氣氛刻劃現實。

在小男主角與女主角短暫的幸福時光之中,白化症聚落內追逐公雞的詳和歡喜,在棕梠油與屠夫肉舖之間看似和平的生活,卻都充滿了緊繃張力的隱喻。都使電影的尾勁更加強烈,足以讓觀眾走出戲院後好幾天,都還能在他烙下的影像中發現新意涵。
演員中最大亮點,無非是初試啼聲就拿下柏林影后的瑞秋.瑪瓦贊。
金導一開始就鐵了心,要花費漫長的時間打造這部大作,並堅持由剛果街頭海選面試戲份沉重的女主角。

金導在街頭發現被父母棄養的瑞秋深具潛質,而瑞秋自幼餐風露宿,朝不保夕的生命經驗切合了角色設定,演活了這角色,自然卻深入靈魂底層的演繹詮釋,讓她技壓群雌如黑馬般在柏林奪獎。更成了該屆影展的話題。

現實的戰鬥、精神世界的對抗、救贖、原諒、舊生命與新生命的拉扯……金導陳述的,不只是在虛幻影像中呈現了真實的戰火孤雛與其幼小卻滄桑的生命,更是把真實的孤兒,生命真實的苦楚與救贖領向世界舞台。金導用他的溫柔,陳述了強烈的呼求,讓所謂先進國家的娛樂界輿論,無可迴避得正視國際人道議題。我想這是他遠超越藝術領域的成就。

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部電影中的光影隱隱得照射出了金奴葉壯碩的精神巨人的背影。

愛在戰火迷亂時是部值得被每個人細細感受,慢慢思量的絕佳劇作。10/18院線。輔導級,個人建議高中以上的學生,邀三五好友,一同去電影院,經歷這場震撼。不論青年學子要以感恩現有生活歸結,或是去思索人性的可塑性,又或是有其他的發想,這部電影都會是一趟相當值得的心靈旅程。

在此寫不出來的,還須要你/妳去電影院親眼經歷呀!






緬甸兒童軍


點擊此初,這還有剛果內戰與娃娃兵的完整報導。

星期三, 10月 09, 2013

日落真相 揭開日出東方的不敗神話(電影分享)

《日落真相》 10/9 磅礡上映 

廣島長崎原爆之前,日本已經提出了有條件投降,但是原爆攻擊之後日方在無條件投降之下,當初提出的條件,反而成了日本最大的恐懼,成了占領者的政治難題。

日本萬世一系天皇之存廢!
存,何存?
廢?何廢?

美國本土希望法理上發動戰爭的天皇被處死,日本以皇居為神居,全國上下活在誓死效忠天皇的意識形態之中。麥克阿瑟若沒處理好,勢必引來相臨北日本海的蘇共接管日本。美國陷入懲罰天皇失去日本,或是放過天皇失去民心的政治兩難。麥帥自己不在這兩個先射箭再劃靶的戰爭罪調查設計之間掙扎,而把燙手山竽扔給部屬之中的日本通,費勒准將。

費勒在軍校時期的日本戀人島田綾回日本後,在美日開戰前夕,費勒調駐日本與綾再續前緣……如今面對東京大轟炸之後的斷垣殘壁,又肩負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罪犯調查案,費勒於公於私,要調查的事實在太多了,同時間又有其他將軍抱持著僵固的政治立場虎視眈眈得躲在暗處看著他……



夏花開在春曉之前的寒冬......
覺醒在昏昧的年代......

<落日真相> ,電影可貴之處在於虛構改編之處鉗於史實之中,卻不是改寫歷史本身。使近兩小時的電影,與前後近十年的近代史,有著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一般的對比。對史實潤飾得恰到好處。

然而此劇的價值不僅只於藝術手法的巧妙。誠懇得說,這是我至今見過最有建設性的二戰日本主題大戲。是民族療癒的藝術極致!

如此高的評價,且聽我細說!

看看 <金陵十三釵>
"沒能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上去反對一目標,這本身就是危險的事。若反日是情緒反日,那麼就永遠只是中國人在反日,若反日是理性的反非人道,那關於二戰責任的反日會擴及其他國族。 <金陵十三钗> 的遺憾,就是在於因為電影拍得技法很有渲染力,反而把這個議題,推向反日不知日的死胡同裡。這議題,又被推進去一步。使大眾距離認知歷史問題,又遠了一步。"
(http://miracles-of-life.blogspot.tw/2012/02/blog-post.html)

<落日真相> 以日本俳句,以皇居內的君臣生態,以推動戰爭與結束戰爭時,關東軍、陸軍部、首相的任命與天皇的互動,表達了日本何以是日本!
以美日軍人世家的戀情,潤飾了陳述的手法,讓軍人說出自己是武士也是冷血屠夫的事實。

西田敏行飾演鹿島將軍,他在宣傳活動中說「劇本精準傳達日本人的心理讓我稱奇,」他說,「它了解日本文化並讓人深入洞察。」這是個多麼可悲的評析呀!
可悲,不在於個人,而在於國族,在於整個曾經受日本侵略的東亞國際。

戰後,德國在東西分裂之下,面對納粹暴行自我檢討,在東西德合併之後更是延續了面對戰後責任的政策,教育人民,重新打直腰桿好好做人。
曾有位美籍尊長問我身為東亞人民如何看態日本與德國戰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發動戰爭的法理責任,一方是納粹,是個政黨,是國族的局部。一方是天皇,是國族血脈象徵,是單一民族國家不可分割的整體。於是一邊選擇切割與面對,另一邊選擇了否認逃避。

如今再次檢視我對老爺爺的回答,我想答案更向著意識型態上延伸,一邊是文藝復興後的哲學基地,講究個體覺醒於集體,另一邊是階級運作,信奉集體主義的島國。其集體主義更甚於輸出文化到其領土的漢文化中國。
中國是大陸國家,各家思想學派有山川屏障保護,得以發育茁壯,存在而衝撞挑戰彼此的立場,使儒釋道並立於政治的表面,在政治之下暗流著不只九流十家的思想。
日本儒學,佛學,都是神道教的工具,而神道教起於西元前兩百餘年的彌生時代,其思想也是工具,是馬騎兵部族屠殺日本原住民蝦夷人的合理化,文化工程。其島國地形,高緯度,沿海相通,新勢力不易打翻神話時代的威權,於是大和國以百年前曹魏面對彌生後期的政治智慧,分封名義上的政治資源,維繫自我存在,以蘇我氏受封奠定往後一千七百年,至今不墜的傀儡皇權。

西方人對東方的費解,尚可理解,但是東亞鄰國對日本的不解,實屬悲哀,又更遑論日本人對日本的不認識,那又更是可悲。


極權的極致不在於政治,而是支撐政治的文化。當掌權派以一家人的血脈神格化,做為自己的政治籌碼,而且行之千百年而不墜,那麼不只是無產階級與非知識分子深信這神人的存在,資本家與知識分子也都對神人深信不疑,以至於掌權者挾此神人令全國上下行自己的意,卻也深信那不是自己的意,那是天意。
所以甲級戰犯至死也都不認罪……

比較文化學,甚至是比教宗教學,在戰後早已理出了日本何以啟戰的答案。
看著人心人性,在古今中外各文化中,以神之名,行出魔鬼的罪。
以天皇之名,行戰爭罪之實,以大航海時代的侵略戰辯稱日帝侵略無罪,模糊焦點,躲避各占領區內虐殺戰俘與平民的惡行,這不正如十字軍東征時,以殺死異教徒為贖罪之路,一樣的愚昧!
然而集體意識阻斷了個體將這個集體視作一個體,阻斷了這種去神化的反省。讓這謊言存續了千百年。

戰後已經超過一甲子了,終於出現了一部劇作忠實得以糢糊的清晰還原那舊大陸的極東之地。以太陽為名的民族。當彌生時代就展開的欺瞞在兩千年後崩解,符號化的民族正面迎向世界,卻不管痛得禁不住淚水直流都不願睜開眼;當生不如死的生離終成死別,過去醉心的分分秒秒都成了心頭上的錐子,扎著,不刺穿卻也不鬆落。

<落日真相>……有兒女情長,有英雄氣短,有國族悲歌,有每個戰火下孤單,不再完整,寂寥的哀働。蕩氣迴腸的電影拍出了廢墟焦土中露芽的菜苗,告訴觀眾,發動戰爭的無知與殘忍如何反噬其身,卻又吞噬不了留在潘多拉箱中的希望。

文化學說闡明的表裡,只是學者的智慧,唯有通俗藝術的轉化,風才能行,草才會偃。
終於!終於有一部電影觸及了這問題的核心!
做為一位東亞人,在此對製片團隊致敬!





星期一, 9月 30, 2013

特映 阿米爾罕之大搜索 一貫的阿米爾關懷(點影分享)

(一部說愛、罪惡感、惡與罪、勇氣與逃避、執著與放下的懸疑大片)

印度次大陸北向撞擊歐亞,生出了聖山山麓下,承接聖山雪水的恆河平原,孕生了當今10億人口信仰的印度教,與轉型後北傳,逾2億人口皈依的佛教,他們信的都是至高無上的圓滿,圓滿居高臨下卻又無所不在得看著世事,不介入,卻又同時存在於所有世事運作的道理之中。


在藍色星球的彼端,以基督新教建國的北美大陸,信的是人的努力換取神的允諾。久而久之,信仰轉換為人的努力,轉換為科學。


地球兩端的信心,造就了文化差異,影響文化產出。警察辦案的懸疑片,在好萊塢走的是 CSI 科學證據風格,在孟買的寶萊塢卻走出了自己的風格,一個合了印度文化的風格。


家母旅印返台後分享的見聞、荷蘭交換生朋友壯遊印度後述說的林林總總,讓我響往那片神奇的古文明大陸。想去一探極端卻又能和諧存續的階級意識,其生成環境。在自己的探索成行前,電影是道窗,讓我能玩味其文化的價值認知,與認知後的價值排序。


Aamir Khan 在三個傻瓜之後,在全球影壇再創新的事業制高點,卻在此時製播了一系列的印度公益節目,剖開化膿積血的印度社會陰暗面,充分利用自己的名與利,盡了力治癒家鄉文化積弊,為民族治病。這讓我對他燃起敬意,也抱持了一份好奇,好奇他往後的電影戲路,好奇他如何選片選劇本,再次接拍時,拍出來的作品與他心靈中那雄壯厚實的人道關懷,如何交相輝?


阿米爾罕之大搜索,說的是孟買警官對當紅男影星離奇死亡的調查過程涉入紅燈區各色人物的糾葛,並觸及自己逃避的哀慟。



(預告片與電影本身都是優質佳作)

特映落幕後,電影發燒友們你一句我一句得分享著不同的視角。我聽著,想著,歡喜得看著這印度巨星透過電影向世界輸出的熱情,如何在觀眾的心中幻化。開心。Aamir Khan 的溫暖在這部 “大搜索” 中依舊溫暖。


婆羅門的腳下一踩,踩出了數千年的悲苦。首陀羅的苦,又豈會輕於賤民。階級,永遠存在,無形的,有形的,階級永遠轉動著人世的喜怒哀樂。但是階級的意義不在於居上位者坐享利益,而是每個獨立個體認清階級,並放下階級,專注在祂的恩典、公義與憐憫,做該做的,行正做正。


跳脫階級的道路,不在於向著其他階級爬升呀!基度教相信公義與憐憫的永生神即是恩典,而最大的誡命就是愛神、愛人如己。這份愛,在不同的時空與宗教中,都是最終的答案呀!電影中,妓女戶的馬伕,妓女,活在罪惡感中的父母,活在黑暗中被勒索的權貴,處在怨恨中的女主角,電影中哪個角色不是傳達著這份思想呢?



(這計右拳,帥是帥在有覺悟的氣勢呀!)

我的電影心得在價值思考的議題中縈繞,良久不得散去。在宗教比較之餘,回頭說說這一部大作的技法層面唄!


寶萊塢電影的歌舞橋段,是其文化特色,愛的人睜大眼欣賞著身段,怕的人卻避之唯恐不及。


三個傻瓜中男主角在澡堂對朋友的精神喊話,女主角思念男主角的幻想都以歌舞呈現。在這一部阿米爾罕大搜索中,歌舞橋段被配樂取代,前後共四段,第四段直接帶入謝幕。或許是劇情片的關係,而且又是懸疑片,總不好突然得載歌載舞,斷了氣氛營照,降了說服力。或許這會是寶萊塢電影走進全球市場的一種調整,也或許是單一個案?這部分,走著瞧,但不論是走哪條路,好電影都是好電影,不會因為這種呈現手法的使用與否而有所改變。


四段配樂,涵泳歌詞詞意,意味無窮。真有原聲帶的話,我還真想收一片哩~


最後,為Aamir Khan 獻上小小的敬意。與大家分享他製播公益節目之後接受CNN專訪的片段。



(此謂真英雄呀!)

星期四, 9月 19, 2013

三隻小豬冏狼傳奇之誠以待人呀~(電影分享)



若是狼有情而豬無意,下場也就如童話故事般,保住了善良小豬們的命,霸王硬上弓的大野狼也落了個自討沒趣。 

倘若是豬有意呢?.........................

三隻小豬與冏狼的隱喻,已跳脫了對錯非要選邊站的邏輯。
劇情以兄弟三人各自的婚姻問題神展開!三隻沙豬各有各的問題。
豬小弟不知己亦不知人,懵懂與不相襯的伴侶結了姻緣。
豬二哥知人而不知己,而在中年危機中搞了個三方都受罪的三角習題。
唯有豬大哥,自知知人,有自制力。但卻更是凸顯了他的問題。

從豬哥與狼女們,甚至是豬大哥與豬小弟的元配夫人,在劇情中也都處在一個糢糊的道德空間裡。 

古今中外,外遇總是個讓人漲紅了臉的問題。
不論是色慾薰心而臉紅,或是怒火中燒而臉紅。
不論是介入、背叛、被背叛。

似乎以豬二哥 “中年危機” 的劇碼最常見於街頭鄉尾的閒話中。
豬大哥與豬小弟的案例也很有趣,但是論起議題的覆蓋面積,我還是想說說豬二哥的問題。  
口口聲聲說自己為他人活了半輩子,就沒為自己活過,聲稱人生中的重大決策都在迎合他人,在找不到自我定位的空虛感在體能下降前,小有積蓄後,在孩子漸漸大了,長輩衰老時,冷不防的在耳畔輕聲 “為自己放縱吧!” ………… 

不是每個男子都堅強,不是每個男子都有份自知之名,但是每個男子都面對著相同的社會期待,於是沒主見,不愛思考,卻也稱不上壞心眼的男孩們隨著年歲成家立業,卻從來沒敢正視自我。等中壯年了,在家中佔據經濟位階時才敢以自我解放為旗號展開自己的叛逆期,說穿了,也就是在找尋下一個慰藉。 

電影中豬二哥的賢妻有智慧點破豬二哥搪塞道德的藉口。其實人生決策真的被外物逼迫的人少之又少,到頭來多半也都還是自己的決定。豬二哥明白了,外遇的慾火也就消退了。到頭來,情慾只是來自於自身的危機感。而那三十不到的女郎,也受傷,傷在誤以為自己拿得起放得下。


(感情中傷人的多半來自不知己不知人的無明,除了這,也就是知人也知己卻選擇欺瞞的無良了......)

不止是婚姻,只要是人與人的感情,不誠實面對自己,就難以誠實待人呀。

少了這份誠懇,一切就只是場交易罷了。 寫到這,自己都感覺這種描述不像是部可以逗得全場大笑的戲劇囉!大家別被我的陰沉文氣誤導了。這部佳作,內容深刻,手法卻輕鬆詼諧,節奏明快,鋪梗更是高明不著痕跡~

身處殺身威脅的小狗正是豬大哥在謊言與慾望之間糾葛的小木偶皮諾邱呢!
不知道我這是在說什麼?
那就趁中秋颱風天,到電影院去品味這碟法蘭西甜點吧~^^

星期六, 6月 15, 2013

天使威士忌,給了天使,步入了應許的未來(電影分享)

2012金馬影展參展電影,天使威士忌,於2013, 6/21~7/11要在華山光點上映囉!



原生家庭破碎的羅比,與世仇鬥毆而被逮捕。法庭上與重刑擦肩而過。被判決社區勞役的羅比,步出法庭後面對的是即將出世的兒子,與不願放過他的仇家。前科累累,失業,左頰帶著長長的傷疤……大肚子的女友也畫出了底線,若是羅比沒辦法向她與孩子保證不再踏上歧途,那麼羅比就只剩下他自己一人了……

絕望的羅比,有300小時的社區勞役等著他。勞役觀護人哈利利用閒暇帶著羅比與其他勞役服刑人參觀威士忌酒廠後,意外的發掘了羅比細膩敏銳的嗅覺。加上服刑人中的夥伴無心插柳的陰錯陽差,為羅比的處境,找到了解套的希望。

羅比一干人等,計畫偷走價值連城的老威士忌。可是要如何辦到呢?電影在前半段,已經交代了羅比洗心革面 “我只想做一個好人!”,這又如何說服觀眾呢?羅比的女友黎歐妮不也放話了!只要羅比再觸法,她就會帶著孩子離開!

放下竊盜的技術問題,放下羅比內心的道德問題,單從商務層面思考,他們就算能偷到手,又要如何銷贓呢?在酒國的世界,奢侈品的價值在於它奢侈,在於它稀有,而不在於它的本質是否真的功能上不可取代。少了酒廠的證明,羅比他們就算偷到手,也沒法子脫手!更不用說一但行竊失風了,四個人全要面對重刑!

劇情妙就妙在,上述問題全都在緊張的後半段,輕快得解決了。不帶一絲的矛盾。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1997年的一路到底~脫線舞男,那部老片所關注的,一如肯洛區導演在這部天使威士忌中探導的社會議題。社會結構性失業對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突然感覺有股嗆鼻的論文氣息了......

工業革命,資訊革命,科技確保了農業產出的穩定與市場供需配套的快速反應,使人類的農業產出步入了史上最穩定的太平期間。但是伴隨而來的工業與商業,卻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丕變,各國國內人力資源結構應變能力跟不上國際間各國族在競合關係上的洗牌速度,於是產生了幾乎是全球性的結構性失業。

當失業儼然成為常態時,社會的氛圍會如何變化?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又如何孕育出新的文化?

電影產業是個典型的文化產業。天使威士忌,點出了當今的富者越富與貧者越貧;點出了資本家在賺進了資本獲利之後,對於勞務獲利是何等的遙遠。天使威士忌對於北美爆發戶與蘇俄大腕,都有輕描淡寫卻又刺進骨子裡的諷刺。似乎在說有錢的,未必有文化;有文化,不比有一副溫熱好心腸更重要。

我就如同電影中的甘草人物艾伯特納悶得問『Mona who??!!』,從電影一開始,我就在問自己『Angel who??!!』,誰才是電影片名所指的天使呢?

是羅比的兒子路克?
是陪著羅比面對過去的黎歐妮?
我想,或許都是吧!也應該都是吧!
但是編劇最後給的那答案,確實貼切得為電影的名稱做了完美得註解。

每年兩個百分點的奉獻,獻給了天使。讓羅比不用在左臉被傷了之後,還要送上右臉。祂的計畫,已讓願意送上的,不用再送上了。

這電影有料又溫馨,實屬上乘小品。值得您赴戲院一回。

星期五, 6月 14, 2013

藥命關係~要命的不只是藥呀!(電影分享)


藥命關係 - 劇情簡介

★ 奧斯卡金獎大導演史蒂芬索德柏封鏡之作
★ 四大影星裘德洛、魯妮瑪拉、凱薩琳麗塔瓊斯、查寧塔圖聯手演出
★ 全美影評一致稱讚 滾石雜誌4顆星評價"完美而驚奇!"

《藥命關係》是由曾執導過《瞞天過海》系列、《全境擴散》、《永不妥協》等賣座電影的奧斯卡金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宣布息影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故事描述艾蜜莉(魯妮瑪拉飾演)和馬汀泰勒(查寧塔圖飾演)是一對令人稱羨的年輕夫妻,兩人過著多金奢華的上流生活,然而某天馬汀卻因內線交易被捕入獄,此後,艾蜜莉的生活急遽轉變,在等待丈夫歸來的四年中,她陷入重度憂鬱,原本治療她的賽伯特醫師(凱薩琳麗塔瓊斯飾演)已對她束手無策,艾蜜莉於是轉而向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喬納森班克斯(裘德洛飾演)求助。

班克斯醫師起初開給艾蜜莉的抗憂鬱藥物未見成效,他於是大膽嚐試一種剛上市的新藥,一開始艾蜜莉的確好轉,她以為一切就能重回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沒想到此種藥物引起的強烈副作用卻讓她的生活全面失控。艾蜜莉、馬汀泰勒、班克斯及賽伯特醫師捲入一場離奇的謀殺案,所有證據指向兇手是艾蜜莉,她喊冤表示自己遭人陷害,並將矛頭指向班克斯醫師,不甘被指控的班克斯醫師開始尋查探訪,企圖為自己洗刷冤屈。一顆藥究竟能治癒人還是控制人?本片劇情峰迴路轉,讓觀眾不到最後一刻猜不到結局,獲全美影評和觀眾一致好評。


被邀約單位交代"請不要爆雷"之~不知道如何兩全的不知所云電影心得分享~開始啦!


藥命關係電影特映開始前,電影院的員工特別請大家寫心得時別爆雷破梗。這讓我連想到1999年,靈異第六感的片尾謝幕,特別加上字幕,請觀眾幫忙守住劇情,別在戲院外破梗。

這樣的開場已經勾動了我的神經,讓我鼓足了注意力,打算以每個小細節聯想劇情可能的走向,接受這部電影的挑戰。而這部電影對於敘事鋪陳,也確實在一開始就精心用上了不少的小楔子。

在我捕捉這些細節與推敲劇情的過程中,我以為我跟得上電影鋪梗的速度,但是直到劇情走了近半,我才猛然搞懂劇情設定的大方向,驚艷希區考克的老辣時,我也好奇這樣的轉折要如何收尾,如何讓一切的角色因為這轉折而立體,不落於遷強不搭戲。看著收尾。我徹底拜服囉!

電影是一連串的符號藝術。

場景是種符號,人物是符號,物件是符號,音樂是符號,又或是更細膩得說,色彩是符號,光影是符號,一切的聲響也都是符號。而大螢幕製作成本高,有資源梳理每分每秒的畫面。畫面上的人,物,光影色彩,乃至於配樂音效都經過精心規畫。這部披帶著驚悚色彩的劇情片中,不論是順敘倒述,畫面中的小細節,或是配樂中特定的旋律或配器,都有不俗的表現,這些不俗的符號應用都是楔子,暗示著劇情走向。這些小細節,若在家中的電視上,看得實在是不過隱呀!對於藥命關係這般精心設計的好電影,若是要放著等DVD上市,那就可惜囉!

藥命關係的劇情內容飽滿,除了劇本細緻,提供觀眾下班後,心緒被劇情拽著走,有如坐雲霄飛車的娛樂價值之外,電影呈現的爭議議題繁多。從自古以來人心隔肚皮的猜疑到現代社會司法系統運作的公正性,都被吸納為藥命關係的素材。

我相信藥命關係以希區考克的實力,加上求德洛與龍紋身的女孩魯妮瑪拉精湛演技,能滿足喜歡思考社會議題的觀眾,也能讓單純想看場劇情片的觀眾,滿意的離開電影院。

符號的背後聯接意涵。電影藉著聲光符號交織劇情,營造氛圍,把編、導、演的意志刻進觀眾的眼底,烙在腦裡。

藥命關係不俗於一般懸疑劇情片,我大腦裡負責電影的那一塊腦皮質又被烙了!

藥命關係~要命的不只是藥!現在正式上映了~很推薦大家去看看呦~

(這年頭,只開藥,不用聊天~看來精神醫師真是好賺呀!)

藥命關係~要命的不只是藥呀!(電影分享)

藥命關係 - 劇情簡介

★ 奧斯卡金獎大導演史蒂芬索德柏封鏡之作
★ 四大影星裘德洛、魯妮瑪拉、凱薩琳麗塔瓊斯、查寧塔圖聯手演出
★ 全美影評一致稱讚 滾石雜誌4顆星評價"完美而驚奇!"

《藥命關係》是由曾執導過《瞞天過海》系列、《全境擴散》、《永不妥協》等賣座電影的奧斯卡金獎導演史蒂芬索德柏,宣布息影的最後一部電影作品。故事描述艾蜜莉(魯妮瑪拉飾演)和馬汀泰勒(查寧塔圖飾演)是一對令人稱羨的年輕夫妻,兩人過著多金奢華的上流生活,然而某天馬汀卻因內線交易被捕入獄,此後,艾蜜莉的生活急遽轉變,在等待丈夫歸來的四年中,她陷入重度憂鬱,原本治療她的賽伯特醫師(凱薩琳麗塔瓊斯飾演)已對她束手無策,艾蜜莉於是轉而向知名的精神科醫師喬納森班克斯(裘德洛飾演)求助。

班克斯醫師起初開給艾蜜莉的抗憂鬱藥物未見成效,他於是大膽嚐試一種剛上市的新藥,一開始艾蜜莉的確好轉,她以為一切就能重回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沒想到此種藥物引起的強烈副作用卻讓她的生活全面失控。艾蜜莉、馬汀泰勒、班克斯及賽伯特醫師捲入一場離奇的謀殺案,所有證據指向兇手是艾蜜莉,她喊冤表示自己遭人陷害,並將矛頭指向班克斯醫師,不甘被指控的班克斯醫師開始尋查探訪,企圖為自己洗刷冤屈。一顆藥究竟能治癒人還是控制人?本片劇情峰迴路轉,讓觀眾不到最後一刻猜不到結局,獲全美影評和觀眾一致好評。


被邀約單位交代"請不要爆雷"之~不知道如何兩全的不知所云電影心得分享~開始啦!


藥命關係電影特映開始前,電影院的員工特別請大家寫心得時別爆雷破梗。這讓我連想到1999年,靈異第六感的片尾謝幕,特別加上字幕,請觀眾幫忙守住劇情,別在戲院外破梗。

這樣的開場已經勾動了我的神經,讓我鼓足了注意力,打算以每個小細節聯想劇情可能的走向,接受這部電影的挑戰。而這部電影對於敘事鋪陳,也確實在一開始就精心用上了不少的小楔子。

在我捕捉這些細節與推敲劇情的過程中,我以為我跟得上電影鋪梗的速度,但是直到劇情走了近半,我才猛然搞懂劇情設定的大方向,驚艷希區考克的老辣時,我也好奇這樣的轉折要如何收尾,如何讓一切的角色因為這轉折而立體,不落於遷強不搭戲。看著收尾。我徹底拜服囉!

電影是一連串的符號藝術。

場景是種符號,人物是符號,物件是符號,音樂是符號,又或是更細膩得說,色彩是符號,光影是符號,一切的聲響也都是符號。而大螢幕製作成本高,有資源梳理每分每秒的畫面。畫面上的人,物,光影色彩,乃至於配樂音效都經過精心規畫。這部披帶著驚悚色彩的劇情片中,不論是順敘倒述,畫面中的小細節,或是配樂中特定的旋律或配器,都有不俗的表現,這些不俗的符號應用都是楔子,暗示著劇情走向。這些小細節,若在家中的電視上,看得實在是不過隱呀!對於藥命關係這般精心設計的好電影,若是要放著等DVD上市,那就可惜囉!

藥命關係的劇情內容飽滿,除了劇本細緻,提供觀眾下班後,心緒被劇情拽著走,有如坐雲霄飛車的娛樂價值之外,電影呈現的爭議議題繁多。從自古以來人心隔肚皮的猜疑到現代社會司法系統運作的公正性,都被吸納為藥命關係的素材。

我相信藥命關係以希區考克的實力,加上求德洛與龍紋身的女孩魯妮瑪拉精湛演技,能滿足喜歡思考社會議題的觀眾,也能讓單純想看場劇情片的觀眾,滿意的離開電影院。

符號的背後聯接意涵。電影藉著聲光符號交織劇情,營造氛圍,把編、導、演的意志刻進觀眾的眼底,烙在腦裡。

藥命關係不俗於一般懸疑劇情片,我大腦裡負責電影的那一塊腦皮質又被烙了!

藥命關係~要命的不只是藥!現在正式上映了~很推薦大家去看看呦~

(這年頭,只開藥,不用聊天~看來精神醫師真是好賺呀!)

星期六, 6月 08, 2013

思念是種會呼吸得快樂

我於2001到了費城住上一年。離開後的日日年年,朝思暮想著那第二家鄉的每一處細節,在食堂裡與亞裔同學同仇敵愾的對付無禮的當地學生、一起搭快一個小時的公車,晃到市中心的教會做禮拜、當年宿舍窗外的大樹、慢跑路線上的屋舍、為了省錢與韓國同學搬到所謂的壞區,一起住了三個月,被闖空門之後嚇得搬回原先住的區域......


回到亞洲後與日韓同學交互拜訪,大家都還能模仿公車上的語音系統,背出許多站名,然後大家再笑成一團。


2011,我回去了一趟。


經濟蕭條而市政預算萎縮,市區依舊體面,市郊的人行道卻已被樹根撐裂了,沒錢修護。昔日住的好區,似乎不再那麼好了,而壞區也早在過去的三十年壞到谷底,無以復加,所以依舊那個樣。


我在市區見了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兄長,潢,他是我們這一個圈圈中二三十人,唯一留在費城定居的。


我跟他說,我在紐約進費城的火車上,還懷抱著興奮與期待,但是下了火車,隻身一人站在那熟悉卻又陌生的三十街火車站大廳,心中剩的只是要趕緊與他見上一面。在聚會前,我先去了我懷念的西北費,在那片土地上曾有的歡笑,盡是朋友們的面容。西北費的漫步之中,我發現我念茲在茲的是同哭同笑的曾經,是嬉笑怒罵的革命感情!我懷念的不是費城,我懷念的,早已散佈在世界各地了!潢他聽了,說我長大了。


隔了幾週,我把這趟返鄉的照片放上網路,當年的朋友們陸續寫信過來,大家在信中都興嘆那段美好的時光。


大家見了照片,睹物思情的,是那份濃得化不開得手足情。而我人到了現場,卻失了感動的,是因為明白了能感動靈魂的是另一個靈魂,而不是曾經住過的房舍。


曾經在年輕中無畏,所以從來沒想過邁開步伐之後的世界,沒有半點的熟悉。反而為了那份陌生而狂喜。稍微虛長了年歲後,還是能為了哪份曾經仗著無畏而有緣的相遇,興奮。


再回到那空間中,我意識到時間不同了。當時空錯置了,又為了意識到自己的思念如今四散在日韓,在歐洲,在南美,在美國其他都市,而深深地知道,這份思念會引領我再次步上旅途,與他們重聚。於是那二十歲時的熱血又湧了出來。


費城的旅程結束後兩天,我轉境羅馬,與當年的換帖交,安德列亞,到處跑,見識兩千年來的不夜城。大家眼中閃耀的快樂,是生命中的至寶。


四月底,我的韓國姊妹第二次訪台,我開車帶她去宜蘭的翠峰湖,又帶著她在市區走訪她在台灣電影中看到,而一直想去的景點。不論在歐美還是在台灣,當我們這群人見了彼此,我們總是能回到二十歲時的我們,像孩子般的快樂。


總有一天!我要去日本、南美,再去一趟歐洲!看看你們呀!

星期一, 4月 22, 2013

第36個故事……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電影分享)


36個故事……


去了上海的阿姨。
一位離家的父親。
庸俗聒噪,卻又護著女兒而武裝著,緊繃著,慣於批判的媽媽。
鬼靈精的妹妹
獨立自主,尋夢的年輕女孩,朵兒。
姊妹倆,酸起來,兇起來,氣息與她們母親像極了。但又不總是接承母親的氣息,在細微末節處都能活出自我。

設計公司,咖啡館,沙發衝浪,揉出了台灣新世代的氣息
以物易物,也把藝術與商務,回歸到同一件事情上。

朵兒的心裡,由一場咖啡館開張前的小車禍換來海芋,而展開了她的改變。從情緒的轉換中,意識到情緒起於記憶,而在對巴哥犬的感情中,面對了傷痛,於是痊癒。



姊妹倆,在過往的遺憾中,說出了缺席父親的生死已經淡出了自己的生活。倆人在一正一反的性格中,由一串小吊飾,一個不存在的故事,開始融合。片尾,夜裡在沙發上的姊妹對話,由桂綸鎂分飾二角,加上姊妹倆之後下定決心再次突破,朵兒夜裡在屋頂對著妹妹說出自己的擔心,散發了滿滿的手足情,還有她們母親最後一場的嘮叨,被計程車司機點破,而畫面轉到咖啡店中兩個男人的身影,再再點出了,姊妹倆的成長與改變。解脫了成長的遺憾,展開了新頁章。

細膩的分鏡,綿密得把每個物件與符號,每個角色一抹神情變化,配樂的巧妙休止……串接在一起,絲絲相連,連出了主人翁的心理故事,與價值認知的轉變。

心理價值,可以是個行銷手法。以物易物,也確實為咖啡館的生意帶來銷量,但是一旦啟動了心理價值的交換,也就啟動了心靈的交融,原本的行銷手法也就昇華了。於是逝去的,活了。其實那巴哥犬,不曾逝去,卻活在謊言的底層,等著朵兒再次抱起牠。

那串鏡頭從未帶到的吊飾,不只是手機裝飾,更是鑰匙。一把打開記憶的鑰匙。

為何三位宅宅願意把收集品鐵金剛獻上,換上一張照片,紀念自己兒時的記憶。愛喝義式濃縮的男子,說了35個故事,卻在說到家鄉台北時明白了,記憶呀,過去呀,這些對自己的靈魂而言是何奇珍貴,那男子不但改變心意,帶走了他的記憶,還任性的帶走了朵兒的畫。



男子的嘴裡的35個故事,日本客人對母親的孝心,想換木馬給孩子的父親,這些故事都流向朵兒心裡,孕化了她追尋第36個故事的決心。日本童謠中,時時夢見的家鄉有著山溪。現實中,朵兒早已活在她的故事裡,她在故事中溯溪而上,串起了過去,撿起了過往。於是健壯了心靈。

記憶呀!記憶….那到底是什麼呢?以後的記憶,又是什麼呢?不正是每個今日的當下嗎!

這部電影已是朵兒的第36個故事。是進行式,劇終之後,還在你我心中前行。

做看官的我們每個人的故事不也都道不盡,數不完嗎。意識到當下的語言與行為都吐露了自己的心理價值,而這些都會成為往後的故事,也就知道了,我們都活在當下這個故事之中。

三串路人訪談,這又意味著編劇與導演,想與觀眾說什麼呢?就開啟自己的心理價值交換,快快樂樂活在自己的故事,活出自己的故事吧。

最後嘮叨一句。主題曲真好~
值得細細的聽,想想自己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第36個故事】電影主題曲 雷光夏

夏天的雨水飄落 寧靜公園

深夜的微風拂過 吹乾了樹

在街角的咖啡店   相遇的一刻

故事從頭 我對你依然心動

溫暖的太陽照著 冬天的花

你微笑著讓我 抹去眼淚

看這座城市 漫漫 被時光移動

若伸出手 還是渴望被你把握

*給我 我想要的生活

面對 最坦白的眼眸

前方 是一片晴朗星空

答案 靜靜擁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