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屠蜀與我的血脈
最近看到一篇有趣的歷史考證。它為清末梟雄張獻忠的四川大屠殺平反。
-------------------------------------------------------------------------------
1638年,張獻忠在湖北谷城受招安授予副將。駐地王家河,易名太平鎮,以示休兵。1639年,重舉反明的大旗。轉戰四川境。1641年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1643年據武昌,稱大西王。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巡撫龍文光、蜀王朱至澍及其嬪妃全部自殺身亡。張獻忠號稱60萬大軍,很快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州、縣。8月16日登基成為大西國皇帝,改元大順。以成都為西京。據史料記載,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退出成都時,絕望之下,在四川進行空前的燒殺破壞;有40萬人的成都只剩下二十戶居民;天府之國四川遭到毀滅性破壞,人口從至少三百萬一度銳減到只有八萬人,導致後來清朝時期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湖廣填四川。同年10月20日,張獻忠在鹽亭縣鳳凰山中箭身亡。清代彭遵泗所寫的四卷《蜀碧》詳細記述了張獻忠在四川的殘忍至極的大屠殺。當時的西洋傳教士也有相似的記載。但也有學者懷疑,四川數百萬人究竟是否真是張獻忠所屠盡?四川的人口從萬曆六年(1578年)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明會要》卷五十)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估算的一萬八千零九十丁(嘉慶《四川道志》卷十七),整整少了三百多萬人。但這距離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伏誅已近四十年之久,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才攻陷渝城(重慶)。因此,這些學者懷疑所謂的「七殺碑」也可能只是「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的誤植。
-------------------------------------------------------------------------------
整理上面的文章使之白話易讀,1639張獻忠叛明,轉戰四川,當時四川的人口不大清楚,但能確定的是張獻忠為了掃蕩川內的明朝勢力,必定讓不少生靈亡於戰禍,1644年八月完成軍事目標,控制四川與湖北出口,自封皇帝,1946年就被趕出成都了,心理不平衡,大開殺戒,單就成都就由40萬人被殺到剩20餘戶,也就是100~200人。他繼續屠殺川內百姓,使四川內300萬人喪命,川內人口由300餘萬人掉到8萬人。他合理化自己的暴行而立下了「七殺碑」。
由具體的史料來檢視前述的歷史紀錄
萬曆六年(1578年)川內人口310萬2073人
1639年張獻忠轉戰四川
1641年破襄陽
1643年據武昌
1644年破成都
順治三年(1646年)出成都,同年10月戰死
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攻陷渝城(重慶)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川內人口1萬8090人
不管「七殺碑」是不是真得由張獻忠立碑,或是他自己的「聖諭碑」被人誤植,或是彭遵泗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陷害,加強張獻忠的負面形象,要川人唾棄前政權而接受新政權,清人入主四川,而產生的政治工具,張獻忠對四川造成的殺戮戰禍確實很要不得。但是,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戰死13年後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軍入川,再由1659年清廷控制大部分的蜀地到清康熙二十四年西曆1685年人口普查,再這中間13年與26年之中為何四川由「屠蜀後剩下的8萬人」再下滑到不足2萬人?張獻忠屠蜀的程度真的是300餘萬殺到剩8萬嗎?
我自己的猜測是
一、明萬曆年間四川300萬人到清順治三年初四川剩不到10萬人,是因為張獻忠、清軍、李自成、明軍、黃遙十三家地方武裝一連串的對抗,戰禍不斷,而使人口遷徙。
二、戰爭引發瘟疫
三、張獻忠由登基到落寇,心理不平衡,大開殺戒,為了使後來接收四川的人無法順利治理,搞焦土策略。
四、張獻忠餘部、與清軍武裝對抗,讓四川脆弱的人口結構雪上加霜。
五、清軍入川之後也有殺戮行徑,前面已有長年戰禍,把人口銳減的問題推給前人即可。
近百年來有史學家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沒有四川人是土生土長的,都是清朝「湖廣填四川」,時從外省遷進蜀地的,至於導致清康熙二十四年,四川有史以來人口數最低記錄的成因,我想不能單一歸咎於一人一事。歷史的真相誰都不能斷定,或許原因眾多,上述揣測略中一二,但我想川內人口湊減是上述原因與其他我想不到的因素集合而成的。
=================================================================
2005返回河南探望舅老爺時才知道,姥姥的祖先們是四川遷湖北武漢,於武漢居住約兩代之後遷河南,散居璜川至鄭州一代。今天再讀到這段屠蜀歷史,知道了姥爺的祖先殺進關內,南侵取得天下,政權穩定之後曾經推動「湖廣填四川」,將人口回填四川地區,也知道了姥姥在四川的祖先及可能是由兩湖兩廣移入四川。若真是如此,就找到了姥姥祖先遷出四川的動機了,應該是想遷回祖籍地吧。
真有趣,我外祖父、外祖母的祖先一個是南侵的八旗皇族,一個是中原漢族,屬於絕對的對立,父親是純種到不行的客家人,與母親都是政府遷台不久後生下的外省第二代,我愛的要死的女友是湖南軍人與金門姑娘的後裔,呵呵呵~這真是呼應了一位大陸的人類學者的名言「所謂漢人,是一群不知自己血脈來源的人的集合名詞」。等到我與女友結婚生了寶寶,我們的小寶寶將是1/16的鑲紅旗愛新覺羅、1/16北京漢人、1/8河南漢人、1/4廣東客家人、1/8湖南漢人、1/8金門漢人、1/4我不大清楚。把滿人與客家人抽出來,剩下是11/16的漢族血統。這11/16的血脈在過去的五百年來在中國的土地上,不知歷經了多少風雨,不知在多少地域生根。加上滿人與客家的血脈,從大東北到北京、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廣東,最後到了台灣。要是我享年101歲,掛了之後,靈魂能穿越時空把這數百年的遷徙當記錄片好好看一次,再看著自己的後代走入地球村,從某國某族到華人,從華人再到地球人。一定會十分有趣。
族群融合可以透過軍事力量,商務活動,民族遷徙後異族共處一地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看看自己的血脈,想想自己的下一代,人類實在是種有趣的生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